皇上最近對宸王的態度冷淡太多,反而對戰王親近起來。
這絕不是一個好兆頭。
「前兩日有人陸續呈了摺子上來,說朔州又開始澇災,莊稼全淹,百姓今年沒有收成,日子苦不堪言。」穆帝很快恢復議政時的威嚴,「前幾年賑災派的都是官員,今年朕想挑個皇子去賑災,以安民心,眾卿以為如何?」
「皇上,臣以為可以派宸王去。」姜丞相連忙拱手,為宸王爭取攢政績的機會,「宸王殿下心懷百姓,賢名在外,他去賑災最能代表皇上對百姓的牽掛。」
「皇上,臣以為可以派裕王殿下前去。」兵部趙尚書恭敬開口,「裕王殿下雖不如宸王殿下八面玲瓏,但行事穩妥,此番正好缺一個歷練的機會——」
「臣以為戰王殿下是最合適的人選。」戶部剛上任的年輕尚書謝小國舅開口,「賑災這件事事關重大,朝廷撥下去的賑災銀經過層層關卡,到了百姓手裏幾乎所剩無幾,戰王殿下領過兵,打過仗,為人正直,六親不認,如此行事作風才能確保賑災銀安然送到朔州災地,而不是飽了貪官的腰包,請皇上三思再決斷。」
姜丞相怒道:「謝小國舅的意思是,若由宸王殿下賑災,這銀子就一定會被貪污?」
謝小國舅不卑不亢:「下官只是陳述事實,戰王確實更合適。」
「戰王沒有經驗,而朔州災情若耽擱下去,百姓的日子只會一天比一天難過」
「都別吵了!」穆帝皺眉,抬手阻止了他們爭執,並看向容蒼,「容蒼,你覺得呢?」
容蒼沉默片刻,緩緩抬眸:「父皇說的是靠近連城的朔州?」
穆帝緩緩點頭:「是。」
「在決定賑災人選之前,兒臣建議父皇先把齊錦宣到殿上。」容蒼語氣淡漠,不辨喜怒,「父皇宣他回話之後,絕對會大吃一驚。」
此言一出,滿朝文武議論紛紛。
「賑災一事跟齊世子有何關係?為什麼要召他來說話?」
「戰王殿下在打啞謎?」
「災情刻不容緩,戰王殿下有話不妨直言,不必故弄玄虛耽擱時間。」
容蒼目光微抬:「敢問父皇,災情的摺子都是誰呈上來的?」
「災情奏摺自然是來自朔州城官員。」姜丞相臉色不虞,「難道戰王殿下懷疑災情的真實性?」
「容蒼。」穆帝聲音微沉,「大殿之上,文武百官皆在,有話可以直言。」
容蒼淡道:「前些日子兒臣跟齊世子喝茶時聊過幾句,他順帶提了他從南境回京城這一路上的所見所聞。因為時間充裕,齊世子性子愛玩,還特意繞道去了朔州連城一帶。」
話音落地,姜丞相臉色頓時大變。
穆帝眸心微細:「既然如此,楊德喜,即刻宣齊世子覲見。」
「奴才遵旨。」楊德喜應罷,揚聲宣旨,「宣齊世子覲見!」
「宣齊世子覲見!」
宣召的口諭一聲聲傳下去,直達宮門之外。
「皇上!」姜丞相壓着心裏驟然生出的不安,走出隊列,躬身拱手,「齊世子常年待在南境,對賑災一事一無所知,宣他來說話,只怕起不了什麼作用。」
「起不起作用,等齊世子來了再說,丞相大人這會兒急什麼?」容蒼冷冷看着他,「還是說丞相大人心裏有鬼,這會兒開始心虛了?」
「戰王殿下!」姜丞相表情一沉,不悅地看着他,「老臣心系朔州百姓,從無私心,何來心虛一說?請戰王殿下莫要信口開河,寒了老臣的心!」
「丞相大人說得在理。」趙尚書點頭,「戰王殿下常年待在邊關,只知打仗而不懂民生,對朔州澇災存着質疑無可厚非,但是朝堂之上皆是重臣,丞相大人忠心耿耿,從未有過私心,這點臣等還是可以擔保的。」
護國公跟着幫腔:「是啊,天災人禍,最受苦的永遠是百姓。戰王殿下沒有親眼見識過災情的慘烈,沒有見過民不聊生的畫面,無法對百姓的災難感同身受,可臣等每每想到百姓流離失所,餓殍遍地,就痛心不已,還望戰王殿下有點憐憫之心,別寒了天下百姓的心。」
穆帝眸心微細,姜丞相是宸王的岳父,護國公和趙尚書則是裕王一派的人,本該是死對頭的兩派人馬,這會兒卻齊齊反對容蒼?
「本王確實沒有賑過災,也沒去朔州見識過災情的慘烈,但叫來齊世子一問,不過耽誤半個時辰。」容蒼聲音冷漠,看着姜丞相的眼神似是意有所指,「丞相大人覺得這半個時辰耽擱不起?」
姜丞相壓下心頭慌亂:「當然不是。」
「齊世子既然去朔州玩了數日,抵達京城之後為何從未提及朔州災情?本王不得不懷疑,是他去的地方根本不是朔州,還是齊世子漠視百姓,根本不關心災民們的死活,所以才對災情隻字未提?」
姜丞相臉上青白交錯:「可能齊世子以為災民會有官府安置,也有可能是齊世子玩得忘乎所以,把災民一事給忘了」
容蒼冷道:「所以叫他來問問,可以更詳細地得知災情嚴重程度,丞相大人覺得有何不妥?」
姜丞相啞口無言。
穆帝不發一語地坐在龍椅上,隱含威壓的目光在姜丞相和容蒼臉上流轉,須臾,他看向有些站立不安的趙尚書和護國公,龍眸緩緩眯起,眼底若有所思。
大殿上還有人繼續爭辯,穆帝單手扶着額頭,閉目沉思。
直到一名御林軍匆匆上殿,單膝跪下:「皇上,齊世子到!」
穆帝睜開眼:「宣。」
楊德喜再次揚聲傳達皇帝旨意:「宣齊世子上殿!」
滿朝文武齊齊安靜下來,不約而同地轉頭看向殿門方向。
一身紅衣的齊錦從殿外走來,容顏俊俏,紅衣似火,像是攜裹着漫天光華而來,漂亮得猶如一幅古畫卷,讓人有一瞬間失神。
走上大殿,齊錦撩袍跪下:「小臣齊錦,參見皇上,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。」
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:www.dubiqu.com。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