羊祜(221年-278年),字叔子,泰山南城人。著名戰略家、政治家和文學家。博學能文,清廉正直,娶夏侯霸之女為妻。
曾拒絕曹爽和司馬昭的多次徵辟,後為朝廷公車征拜。司馬昭建五等爵制時以功封為鉅平子,與荀勖共掌機密。
晉代魏後司馬炎有吞吳之心,乃命羊祜坐鎮襄陽,都督荊州諸軍事。在之後的十年裏,羊祜屯田興學,以德懷柔,深得軍民之心;一方面繕甲訓卒,廣為戎備,做好了伐吳的軍事和物質準備,並在吳將陸抗去世後上表奏請伐吳,卻遭到眾大臣的反對。
咸寧四年(278),羊祜抱病回洛陽,同年十一月病故,並在臨終前舉薦杜預自代。
羊祜出身於漢魏名門士族之家。從他起上溯九世,羊氏各代皆有人出仕二千石以上的官職,並且都以清廉有德著稱。羊祜祖父羊續漢末曾任南陽太守,父親羊衜為曹魏時期的上黨太守,母親蔡氏是漢代名儒、左中郎將蔡邕的女兒,姐姐嫁與司馬懿之子司馬師為妻。
羊祜十二歲喪父,孝行哀思超過常禮。奉事叔父羊耽也十分恭謹。
他曾在汶水邊上遊玩,遇見一位老人,說他「孺子有好相,年未六十,必建大功於天下」。老人說完就走了,不知所在。
羊祜長大後,博學多才、善於寫文、長於論辯而有盛名於世。而且儀度瀟灑,身長七尺三寸,鬚眉秀美。郡將夏侯威認為他不同常人,把兄長夏侯霸的女兒嫁給他。羊祜被薦舉為上計吏,州官四次徵辟他為從事、秀才,五府(古代五種官署的合稱,所指不一)也紛紛任命他。
由於此時曹魏統治階級內部正進行着爭奪最高權力的鬥爭,這一鬥爭主要是在曹氏集團與司馬氏集團之間展開的,羊祜與鬥爭的雙方都有姻親關係。處於夾縫中的羊祜不願意捲入到旋渦之中,所以採取了迴避態度,沒有同意。
太原人郭奕見到他後說:「此今日之顏子也」。
公元239年(景初三年),魏明帝曹叡去世,繼位為帝的齊王曹芳只有八歲。大將軍曹爽與太尉司馬懿受遺命輔政,兩大集團的鬥爭日趨激烈化。正始初年,曹爽集團在鬥爭中明顯地佔據優勢。曹爽把司馬懿排擠到太傅的閒職之上,將統領禁軍、掌管樞要的權力皆掌握到自己的弟兄及心腹的手中,從而控制了政府的實權。
司馬懿實行韜晦之計,假裝生病,暗中卻加緊佈置,伺機反攻。羊祜雖然年輕,但很有政治頭腦。他判斷曹爽終將不是司馬懿的對手。
後羊祜與王沈一起被曹爽徵辟,王沈勸羊祜應命就職,羊祜就說:「委質事人,復何容易」。王沈便獨自應召。由於門第關係,儘管羊祜基本游離於兩大集團爭鬥之外,但從思想感情上說來,他對司馬氏的一派顯得更為親近一些。
正始十年(249),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,並誅殺曹爽,奪得軍政大權。政變之後,司馬懿大舉剪除曹爽集團,與曹爽有關的很多人遭到株連。羊祜的岳父夏侯霸為逃避殺戮,投降了蜀國。
王沈也因為是曹爽的故吏而被罷免,於是,對羊祜說:「常識卿前語。」羊祜卻安慰他,說:「此非始慮所及」。他就是這樣,既有先見之明,又不肯顯示誇耀。在這場災難中,羊祜並未因岳父降蜀受罰,這大約得濟於他的親司馬氏的政治態度。
夏侯霸投降蜀國,其親屬怕受牽連,大都與其家斷絕了關係,只有羊祜,安慰其家屬,體恤其親人,親近恩禮,愈於常日。不久,羊祜的母親和長兄羊發相繼去世。羊祜服喪守禮十多年,其間以道素自居,篤重樸實,一如儒者。
公元255年(正元二年),司馬師病逝,司馬昭執政,為大將軍。司馬昭任大將軍,徵辟羊祜,羊祜沒有應命。於是,朝廷公車征拜羊祜為中書侍郎,不久升為給事中、黃門郎。時魏帝高貴鄉公曹髦愛好文學,在位者希承上意,多獻詩賦,汝南人和迪因為違逆上意而遭貶斥。羊祜在朝廷,雖身處士大夫之間,但持身正直,從不親親疏疏,因此,有識之士,對他特別尊崇。
陳留王曹奐時期,羊祜被封為關內侯,食邑一百戶。因為羊祜心中對天子不以為然,所以不願再做侍從之臣,請求出外。後來改為秘書監。
曹魏末年已完全是司馬氏的一統天下,司馬懿父子兄弟相繼執政。他們先後廢殺兩位皇帝,又屢次誅殺大臣,改章變制,發號施令,成為沒有皇帝名號的實際統治者。這時,羊祜已加入司馬氏集團,並逐漸上升為該集團中的重要人物。
司馬炎建五等爵制,羊祜以功被封為巨平子,食邑六百戶。
當時,鍾會頗得天子寵愛,而又心性忌刻,羊祜怕他,敬而遠之。鍾會被誅之後,羊祜任相國從事中郎,與司馬炎的另一心腹荀勖共掌機密。
晉代魏前夕,司馬炎調羊祜為中領軍,在皇宮當值,統領御林軍,兼管內外政事。
266年1月(咸熙二年)十二月,司馬炎受禪稱帝,建立西晉王朝,史稱晉武帝。因為羊祜有扶立之功,被進號為中軍將軍,加散騎常侍,進爵為郡公,食邑三千戶。羊祜怕引起賈充等權臣的妒嫉,固讓封公,只受侯爵,於是,由本爵鉅平子進封為侯,設置郎中令,備設九官之職,並授給他的夫人印綬。
泰始初年,晉武帝下詔:「夫總齊機衡,允厘六職,朝政之本也。祜執德清劭,忠亮純茂,經緯文武,謇謇正直,雖處腹心之任,而不總樞機之重,非垂拱無為委任責成之意也。其以祜為尚書右僕射、衛將軍,給本營兵」。當時,王佑、賈充、裴秀等人均為前朝名高望重之臣,羊祜對他們心存謙讓。
晉武帝稱帝後,素有吞吳之志。便積極籌劃消滅孫吳政權的戰爭,以實現統一全國的大業。
69年(泰始五年),司馬炎除任命大將軍衛瓘、司馬伷分鎮臨淄、下邳,加強對孫吳的軍事佈置以外,又特地調任羊祜為荊州諸軍都督,假節,並保留他散騎常侍、衛將軍原官不變。當時,西晉和孫吳各有一個荊州,形成南北對峙局面。西晉的荊州包括今天的陝西、河南的一小部分和湖北北部地區。吳國的荊州則有今天的湖北和湖南的大部分地區。晉吳間的邊界線以荊州為最長,所以這裏是滅吳戰爭的關鍵地區。
羊祜到任後,發現荊州的形勢並不穩固。不但百姓的生活不夠安定,就連戍兵的軍糧也不充足。於是,羊祜首先把精力放在開發荊州方面。羊祜大量開辦學校,興辦教育,安撫百姓,懷來遠人。並與吳國人開誠相待,凡投降之人,去留可由自己決定。還禁止拆毀舊官署。當時風俗,官長如果死在官署之中,後繼者便說居地不吉,往往拆毀舊府,另行修建。羊祜認為,死生有命,不在居室,命令下屬,一律禁止。最主要的是設計使吳國撤掉了對襄陽威脅最大的石城駐軍,吳國石城駐軍離襄陽七百多里,常常侵擾邊境。羊祜深以為患,於是巧用計謀,使吳國撤銷了守備。然後羊祜他把軍隊分作兩半,一半執行巡邏戍守的軍事任務,一半墾田。當年,全軍共墾田八百餘頃。羊祜剛來時,軍隊連一百天的糧食都沒有,到後來,糧食積蓄可用十年。羊祜的這些措施迅速地安定了荊州的社會秩序,增強了軍隊的戰鬥力。晉武帝為表彰他的功績,下令取消江北所有的都督建置,授予羊祜南中郎將的職務,負責指揮漢東江夏地區的全部軍隊。
羊祜在軍中,常穿着輕暖的皮裘,繫着寬緩的衣帶,不穿鎧甲。鈴閣之下,應命侍衛的士卒也不過十幾個人。並且,喜歡打獵釣魚,常常因此荒廢公務。有一天夜晚,他想出營,軍司馬徐胤手持柴戟擋住營門說:「將軍都督萬里,安可輕脫!將軍之安危,亦國家之安危也。胤今日若死,此門乃開耳」。羊祜正色改容,連連道歉,從此很少外出。
不久,羊祜又被加封為車騎將軍,並受到開府如三司之儀的特殊待遇。羊祜上表固辭。但朝廷未同意他的辭讓。這一年,羊祜四十九歲。
(本章完)